開篇舉個例子。蜀黍所看到的,德國人過馬路之風度——不等行人走完這輛車絕對不會前進一步,直到天黑。法國人過馬路,在斑馬線前五米處就會減速直到穩穩的停在斑馬線前,然后司機會走下車主動幫助老幼病殘孕等弱勢群體從容地走過斑馬線。
尊重斑馬線、行人優先是國際通行的規則。從國外加強斑馬線管理經驗來看,既要靠宣傳教育引導,從小培養禮讓斑馬線的意識;還要靠法治保障,通過剛性約束、嚴格處罰來規范駕駛人行為。另外也少不了交通配套設施等方面的完善與創新,最大限度保障行人過街安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國家是如何保障行人安全的。
美國
行人走上人行橫道車輛必須停車讓行
美國規定各種機動車輛行駛到設有“stop”標志的十字路前要“停一下”。即使十字路上沒有行人,也必須停,在認定四周沒有行人可以安全通過了才能行駛。據說,美國實行這項法規的當年交通事故就下降了26%。美國還將“行人優先、汽車讓人”作為交通規則的基本原則。
▲在美國,路口如有行人或有人正欲通過,必須先讓行人通過后,汽車才準通過。
英國
行人過馬路時車輛不能拐彎
英國的交通信號燈非常合理,行人過馬路時車輛不能拐彎。信號燈會給行人留出過馬路的時間,這段時間內不會有轉彎的機動車和行人搶道,行人也不用擔心有轉彎的車輛撞到自己。
▲英國的交通信號燈非常合理,它會專門給行人留出過馬路的時間。
荷蘭
“低頭族”怎么過街?安地面信號燈
在荷蘭,為了確保行人的交通安全安裝了不用抬頭也能看見的紅綠燈。由于這些邊走路邊低頭發短信的人,有跌倒、被車撞到或是被絆倒的風險。這種“LED交通信號線”就可以用來提醒“低頭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聪聢D,它是通過鑲嵌在路面的LED條連接交通信號燈,同步改變顏色來發揮交通信號的作用。
▲人行道上的“LED交通信號線”,來提醒“低頭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
日本
妨礙行人通行?處3個月以下行政拘留
日本交通法規定,車輛進入人行橫道前必須臨時停車,且不得妨礙行人通行。除非在確認沒有行人或自行車即將橫穿前方道路的情況下,車輛才能通過人行橫道,且必須以能夠保證在人行橫道前立即停車的車速下行駛。在未設置人行橫道的十字路口或附近,如果有行人將要橫穿道路,車輛也不能妨礙行人通行。如果違反規定,將處以3個月以下行政拘留,或處以5萬日元以下的罰金。
▲日本民眾從小就被教育要遵守交通規則,在沒有交通信號燈的地方也要禮讓行人。
韓國
社會協同共治一舉兩得
在韓國的政府機關或大型企業門前,如果有人行橫道,他們會派出單位最漂亮的女孩來協助交通警察維持交通秩序,這樣做,既維護了交通秩序,又是對單位的一種形象宣傳,一舉兩得。
另外,韓國在學校周圍以及殘疾人、老年人比較多的區域,會把人行橫道的綠燈時間延長20%。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設置“銀色區域”,大幅度擴充按鈕式信號燈和護欄等安全設施,充分讓行人在斑馬線上體會到“行路優先權”。
韓國警方對于司機無視斑馬線的處罰很嚴厲,車輛行經人行橫道前須臨時停止,遇行人正在通行要暫;蚵,要不然將被處以5萬韓元以下罰款或拘留。
新加坡
屢教不改?判處監禁
新加坡設置的人行橫道通行規則中規定,在車輛駛近人行橫道時,必須減速,并將車停在人行橫道之前;在車輛到達人行橫道時,如該路口沒有警察或信號燈管理,無論是遇到正在橫過還是剛開始橫過道路的行人,駕駛人都應當讓行人自由而不間斷地通過;車輛行至有交警或信號燈管理的十字路口,即使駕駛人已接到前進的信號,也應該讓準備進入或已經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通過。
▲在新加坡,任何駕駛人不得將車輛或車輛的任何部分停在人行橫道上。
新加坡對駕駛人行車有嚴格的法律約束,道路交通法屬于刑事法,一旦觸犯將受到嚴厲處罰,對于屢教不改者甚至可以判處半年到一年的監禁。除了罰款或監禁外,還有吊銷駕照、將肇事者照片刊登在報紙上、強制進行勞務等處罰,有時候甚至會將幾項處罰合并執行。
縱觀這些做法,無論管理的方法如何、處罰的形式如何,都只有一個目的,維護斑馬線上的安全。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中國爹娘都考取了駕照,隨著爹娘生活方式的改變,對默契程度的感悟會越來越拿捏的到位,蜀黍也相信他們會一邊開著車,一邊對坐在副駕駛的孩子說:“我們是機動車駕車人,在行至斑馬線跟前時,要減速慢行,遇到有行人通行時,要讓行人先行!